您现在的位置: 青海 > 海北 > 门源回族自治县鲜花预定

青海海北门源回族自治县鲜花预订

范围:仙米乡 阴田乡 麻莲乡 西滩乡 北山乡 苏吉滩乡 皇城蒙古族乡 东川镇 泉口镇 青石咀镇 浩门镇
异地送花为您提供,,,,,服务,在全国各地均可以,最快2小时即可送达。
是您给朋友恋人亲人合作伙伴和的第一选择电话:18939884868
长途区号:0978邮政编码:810200电话:18939884868
车牌号码:青行政代码:632221(身份证号码前6位)
隶属政区: 海北行政级别:自治县
车牌号行政代码(身份证号码前6位)邮编人口面积驻地
仙米乡 632221 810200
阴田乡 632221 810200
麻莲乡 632221 810200
西滩乡 632221 810200
北山乡 632221 810200
苏吉滩乡 632221 810200
皇城蒙古族乡 632221 810200
东川镇 632221 810200
泉口镇 632221 810200
青石咀镇 632221 810200
浩门镇 632221 810200
key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距省会西宁150千米,距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驻地250千米。北负祁连山脉,南依达坂山。面积6902平方千米。2004年总人口15万人,少数民族占51.82%。有回、汉、藏、土、蒙古、撒拉等民族,1929 年设门源县,1953年成立门源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门源回族自治县。地形复杂,平均海拔2866米,山、、台、丘、沟、谷、川、滩兼有。属高原亚寒带气候,1月均温-13.4℃,7月均温11.9℃,年均降水量520毫米。有水资源21.43亿立方米。有煤、铜、金、铁、铅、锌及稀有金属等16种矿产资源。尤以煤分布广,探明储量 5500 余万吨。农牧产品有油菜籽、青稞、小麦、马铃薯、浩门马、牦牛。
    县人民政府驻浩门镇,邮编:810300。代码:632221。区号:0970。拼音:Menyuan Huizu Zizhixian。
    地处祁连山系东端,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北部祁连山麓群峰耸立,南部达板山高拔陡峻,大通河谷地较平坦。大通河自西向东流径全境,宁缠河、老虎沟河、讨拉河等28条大小河流汇入大通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温-5℃,年降水量518毫米。
    门源回族自治县辖4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浩门镇、青石咀镇、泉口镇、东川镇、皇城蒙古族乡、苏吉滩乡、北山乡、西滩乡、麻莲乡、阴田乡、仙米乡、珠固乡。
  自然资源
    门源物华天宝、得天独厚。山、水、谷、滩、兼有,田、草、林矿、水样样具备,农、林、牧、工、贸业业俱全,号称绿色净土。现有耕地面积48.71万亩主要种植青稞、小油菜等农作物。兼有小麦、豌豆、蚕豆等。是北方小油菜的故乡,全省的油料生产基地,素有“门源油,满街流。”之称。每当七月来临之时,微风吹拂,弥漫着淡淡的菜籽花香,而门源也变成了金色的山川。数十万亩肥沃良田是强县富民的基础。已经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建材、化工、采矿、能源、食品加工等基础工业和现以探明的黄金、铅、锌、铜、煤等十多种矿藏资源,已探明的非金属、金属矿有16种,非金属有煤、莹石、冰洲石、石灰石,金属矿有金、铜、铅锌、银铜、铬铁、铁、铌钽、钨等,植物资源丰绕,有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青鹿、马鹿、麝、雪豹、猞猁、水獭、天鹅、雪鸡、兰马鸡等10余种。野生药用植物有虫草、黄芪、大黄、秦艽、雪莲等62种,将是门源县未来经济腾飞的坚实支柱。
    门源回族自治县总面积6902.26平方公里。它宛如一柄璀璨的金勺镶嵌在祁连山的腹地上,山川壮丽、资源丰富。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盆地,平坦开阔,县境西北部为高寒草甸山区,东南部为山林沟谷,大通河自西向东纵贯全境。
  民族风情
    风光旖旎的东部峡谷,将令人赏心悦目,如临仙境。广袤无垠的皇城草原将使人领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牧场风情。宽阔无际的油菜地,悠扬的“花儿”声会让人产生如在花海歌潮之感。巧夺天工的“岗隆岩书群”将使人叹为观止。正待开发、储量达到千万吨的宁缠无烟媒,全省绝无仅有,狮子口优质矿泉水国内罕见取之不竭。民族民间刺绣饮誉遐迩,门源奶皮营养丰富,号称龙驹的浩门马挽乘兼用,驰名中外。
    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构成了门源独特的文化流传和浓郁的生活氛围。数十处上自青铜器时代下至明清的文化古迹和70余座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寺院建筑。以及风格迥异文化和民俗风情,形成了一片独特的风景线。达板山是门源与西宁的连结山脉,目前,全世界最高、最长、保暖设施最好的隧道,在此山上建成并已通行使用。黑泉水库也正在建设之中,它的建成对整个青海的发展起巨大作用。
  农业牧业
    门源是海北州主要的农业县。农业开发历史较短,土壤肥沃,工业污染水平低,农业生态环境始终保持原始的优良状态,是国家确定的绿色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引进推广新的农业技术、新式农机具、大搞农田水利和设施农业建设,调整种植结构,培育特色品种,加强基地建设,使门源的农业特色化和基地建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成为青海省商品油料基地,青海省最大的油菜籽产出县和全国蜂产品生产的重点县,青海省藏区青稞生产基地和青海省最大的青稞产出县。在种草养畜,特色蔬菜的培育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就。门源的畜牧业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培育了浩门马、白牦牛、褐色羊等优良畜种。现今依托国家的相关项目,大力开展以草场围栏、暖棚、养殖、饲草料种植、人畜饮水工程和草原综合治理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的增强了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构建县、乡、村三级畜疫防治网络,加强畜种改良、大力调整养殖结构,从而保证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农区畜牧业大力发展种草养畜,牛羊育肥贩运和舍饲养殖业,使畜牧业在全县大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中占到了60%。全县年销售羔羊10万只左右,牛羊育肥贩运35万只左右,肉类总产量0.65万吨,绵羊毛0.06万吨,牛羊皮10万张左右,牛奶1万吨。
  旅游资源
    门源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民俗风情。近年来,旅游业作为新型的朝阳产业正在兴起。在"3345"战略(即一个祁连山旅游圈、一条浩门河旅游经济带、一个百里油菜花海品牌为内容的"三个一"和东中西"三个片区",油菜花旅游节、环湖赛、中秋赛马节、秋季摄影登山节"四个节庆活动";油菜为代表的农业文化基地、浩门马为代表的牧业文化基地、白牦牛为代表的林业文化基地、岗什卡为代表的雪山文化基地,达坂山为代表的古丝绸之路文化基地等"五个文化基地")的推动下,全县的旅游人数达到4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4100万元。
  经济贸易
    全面实施"农业立县、工业强县、商贸富县、科教兴县"的战略,加快改革开放, 促进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农业基础,发展畜牧经济,发挥资源优势,壮大二、三产业。加强城市建设,健全市场体系,扩大经济规模,增加经济总量,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进程,引导非公有"资本参与企业改革和资产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给与非公有制经济更多的支持,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粮食企业、教育体制、公用事业、医疗体制、医疗保险、住房、价格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推进。加快投资软环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投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减少审批、规范程序,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招商引资规模。这一时期使门源历史上发展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九五"末,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98亿元。"十五"末,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98亿元,比"九五"末增长81%,年均增长12.6%,完成"十五"计划的112.8%;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77万元,比"九五"末增长81.5%,年均增长12.7%,完成"十五"计划的102.4%;"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亿元,比"九五"期间累计完成数增长4.4倍,年均增长28.8%,完成"十五"计划的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15.8%,年均增长16.6%,完成"十五"计划的113.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278元,比"九五"末增长58.2%,年均增长9.6%,完成"十五"计划的115.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41元,比"九五"末增长59.7%,年均增长9.8%,完成"十五"计划的115.2%。
  历史沿革
    古为羌地。北魏为鄯州西部县属地。隋为鄯州湟水县属地。唐为鄯州鄯城县地。宋置震武郡。元为吐蕃等处宣尉使都元帅府辖区。明隶西宁卫。清置大通卫,隶西宁府。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亹源县。1953年改设亹源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门源回族自治县。
    2000年,门源回族自治县辖2镇、13乡(其中1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4142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浩门镇 27739 青石咀镇 20747 皇城蒙古族乡 1786 苏吉滩乡 2225 大滩乡 9642 北山乡 7070 西滩乡 9705 旱台乡 9610 泉沟台乡 8148 麻莲乡 6828 阴田乡 7684 东川乡 9917 克图乡 9072 仙米乡 6072 珠固乡 5181 
    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5号文批复:撤销东川、克图2乡,合并设立东川镇;撤销旱台、泉沟台2乡,合并设立并命名为泉口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旱台乡);撤销大滩乡,并入青石嘴镇。
    2001年底,门源回族自治县辖4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4个居委会、109个村(牧)委会。
    浩门镇 驻东大街,辖4个居委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居委会)、9个村(牧)委会(南关、圪垯、小沙沟、头塘、北关、团结、西关、二道崖湾、煤窑沟)。
    东川镇 驻孔家庄,辖12个村(牧)委会(孔家庄、尕牧龙上村、塔龙滩、尕牧龙中村、碱沟、尕牧农下村、香卡、却藏、甘沟、麻当、巴哈、寺尔沟)。
    泉口镇 驻旱台,辖18个村(牧)委会(泉沟台、中滩、沈家湾、后沟、黄树湾、西河坝、俄博沟、多麻滩、窑洞庄、旱台、牙豁、大庄、西沙河、东沙河、腰巴槽、黄田、大湾、花崖)。
    青石嘴镇 驻青石嘴,辖16个村(牧)委会(青石嘴、德庆营、尕大滩、上吊沟、下吊沟、红山嘴、上铁迈、红牙豁、石头沟、黑石头、大滩、西铁迈、东铁迈、下大滩、白土沟、红沟)。
    珠固乡 驻玉龙滩,辖7个村(牧)委会(元树、玉龙、雪龙、初麻院、东旭、德宗、珠固寺)。
    仙米乡 驻大庄,辖8个村(牧)委会(大庄、讨拉、龙浪、桥滩、达龙、塔里华、梅花、德欠)。
    北山乡 驻北山根,辖7个村(牧)委会(北山根、大泉、金巴台、下金巴台、沙沟脑、沙沟梁、东滩)。
    阴田乡 驻上阴田,辖7个村(牧)委会(上阴田、大沟脑、大沟口、下阴田、卡子沟、米麻龙、措龙滩)。
    麻莲乡 驻中麻莲,辖6个村(牧)委会(中麻莲、包哈图、葱花滩、下麻莲、白崖沟、瓜拉)。
    西滩乡 驻孔家梁干,辖10个村(牧)委会(东马场、上西滩、崖头、西马场、下西滩、纳隆、老龙湾、边麻掌、东山、簸箕湾)。
    苏吉滩乡 驻察汉达吾,辖5个村(牧)委会(察汉达吾、燕麦图乎、扎麻图、苏吉湾、药草梁)。
    皇城蒙古族乡 驻黑水河,辖4个村(牧)委会(北山、马营、西滩、东滩)。
  乡镇简况
    【浩门镇】 位于县境南部,大通河北岸,县府驻地。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蒙古等民族。面积0.3万平方千米。辖一、二、三、四4个居委会和北关、西关、南关、团结、圪达、头塘、煤窑沟、小沙沟、二道崖湾9个村委会。民国廿五年(1936年)为第一区辖镇,1948年改为浩门乡,1949年设浩门市,1951年与屡丰乡合并为浩门乡,1954年改称城关乡,1956年改为浩门镇,1958年并入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浩门镇,1964年改设浩迈公社,1984年改为浩门镇。
    【青石咀镇】 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20千米。人口1.2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0%,还有汉、蒙古、土等民族。面积278平方千米。辖红山嘴、红牙合、青石咀、黑石头、上吊沟、下吊沟、德庆营、上铁迈、尕大滩、石头沟10个村委会。民国廿八年(1939年)属二区辖丰聚乡,1949年沿旧制仍属丰聚乡,1958年并入长风公社,1961年分设青石咀公社,1984年改为青石咀镇。
    【皇城蒙古族乡】 位于县境西端,北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46千米。人口0.2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33%,还有汉、藏、回等民族。面积741平方千米。辖北山、东滩、西滩、马营4个牧委会。民国廿八年(1939年)设皇城乡,1949年沿制仍设皇城乡,1954年设皇城区,1958年改为皇城公社,1961年改为永安公社,1963年改设皇城乡,1967年更名团结乡,1969年改为皇城公社,1984年改为皇城蒙古族乡。
    【苏吉淮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北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37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2%。面积682平方千米。辖察汗达吾、燕麦图呼、扎麻图、苏吉湾4个牧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五族乡,1956年改为苏吉滩乡,1958年改为苏吉滩公社,1984年改为苏吉滩乡。
    【大滩乡】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18千米。人口0.8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0%。面积212平方千米。辖大滩东、铁迈东、铁迈西、下大滩、白土沟、红沟6个村(牧)委会。民国时属丰聚乡,1951年由丰聚乡分设大滩乡,1958年并入长风公社,1961年分设大滩公社,1984年改为大滩乡。
    【北山乡】 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6千米。人口0.7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2%。面积130平方千米。辖北山根、大泉、沙沟脑、沙梁沟、金巴台、东滩、下金巴台7个村委会。1951年设北山根乡,1956年改为北山乡,1958年并入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北山公社,1984年改为北山乡。
    【西滩乡】 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7千米。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土、蒙古族等。总面积360平方千米。辖东山、纳隆、边麻掌、下西滩、上西滩、簸箕湾、东马场、西马场、崖头、老龙湾10个村委会。1956年设西滩乡,1961年改设西滩公社,1984年改为西滩乡。
    【旱台乡】 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11千米。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蒙古等民族。面积88.9平方千米。辖旱台、大湾、大庄、牙合、花崖、东沙河、西沙河、黄田、肥吧槽9个村委会。1953年设第二区,1956年撤区改设沙河乡,1959年设沙合公社,1966年分并入西滩公社和胜利公社,1981年复设旱台公社,1984年改为旱台乡。
    【泉沟台乡】 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15千米。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蒙古等民族。面积267平方千米。辖河坝、窑洞庄、泉沟台、黄树湾、多麻滩、中滩、俄博沟、后沟、沈家湾9个村委会。1961年设胜利公社,1984年改为泉沟台乡。
    【麻莲乡】 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8千米。人口0.8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8%。面积97平方千米。辖麻莲、包哈图、葱花滩、下麻莲、白崖沟、瓜拉6个村委会。1953年设二区麻莲沟乡,1961年设麻莲沟公社,1983年复设麻莲沟乡。
    【阴田乡】 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16千米。人口0.7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5%。面积135平方千米。辖大沟脑、大沟口、上阴田、下阴田、米麻龙、卡子沟、措龙滩7个村委会。1949年为第二区进胜乡,1953年更名阴田乡,1961年设阴田公社,后更名向阳公社,1983年改设向阳乡,1984年复名阴田乡。
    【东川乡】 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23千米。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土等民族。面积209平方千米。辖尕牧龙上、尕牧龙中、尕牧龙下、碱沟、孔家庄、塔龙滩6个村委会。1958年建东风公社,1959年改为东川公社,1984年改为东川乡。
    【克图乡】 位于县境南部,北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29千米。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土、蒙古等民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25%。面积365平方千米。辖却藏、香卡、甘沟、麻当、巴哈、寺沟6个村委会。1956年设克图乡,1961年设克图公社,后更名为东方红公社,1984年复名克图乡。
    【仙米乡】 位于县境南部,北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39千米。人口0.5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蒙古、回等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38%。面积0.2平方千米。辖仙米大庄、讨拉、德欠、龙浪、桥滩、达龙、梅花、塔里华8个村委会。1943年为第三区辖乡,1952年改设仙来藏族自治区,1958年成立上游公社,后改称仙米公社,1961年设仙米乡(曾更名永红乡),1981年改为仙米公社,1984年改为仙米乡。
    【珠固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东接甘肃省,距县府驻地59千米。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5%。面积0.1平方千米。辖玉龙滩、雪龙滩、德宗、初麻院、元树、珠固寺、东旭7个村委会。1952年设珠固乡,1958年改设珠固公社,1961年设珠固乡(曾更名曙光乡),1981年改为珠固公社,1984年改为珠固乡。
  
电话:18939884868。
海北鲜花预订:
·中国各省人口排名
·中国各省面积排名
·全国行政区划代码及身份证号前6位查询
·全国各地车牌号对应地区查询
·全国各地长途电话区号及邮政编码查询
·中国各省市区鲜花配送范围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