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简介: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东营市境流入渤海。 东营市地理位置为北纬6°55′~38°10′,东经118°07′~ 119°10′。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纵距1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4公里,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为适应石油工业发展和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需要,1982年11月10日,国务院以[82]国函字249号文批准设立省辖地级市-东营市。1983年10月15日,东营市举行成立庆祝大会并正式挂牌办公。
1993年3月11日, 国务院以国函[1993]28号文批复,把东营市(不包括所辖县)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执行国务院关于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有关优惠政策;批准设立东营开放开发综合试验区,准予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把黄河入海流路治理纳入黄河治理整体规划。
[建置] 东营市建市前的历史主要沿广饶、利津、垦利3县历史追溯。位于市域南部的广饶县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 置县;位于市境西部的利津县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 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位于市境北部的垦利县境大部系黄河新淤地,1943年在中共垦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垦利县。至建市前,3县的建置、隶属迭次变更。
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原广饶县辛店公社东营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华八井,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从此,拉开华北石油会战的序幕。1962年9月23日,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油流,为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油井。为纪念打出这一高产油井之日,胜利油田始称"九二三厂"。随着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深入发展,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了由会战指挥部和部分二级单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区城镇,人们称之为"基地"。1965年3月,为支援石油会战,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惠民地委决定成立县级工作机构-中共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并组建一批为矿区服务的商业、金融、 邮电等机构。 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厂更名为"胜利油田"。
[区划]东营市辖东营、河口2个区,广饶、利津、垦利3个县,23个镇、13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1774个村民委员会。
二、人口民族
[民族]全市有34个少数民族,共543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3%。其中人数较多的民族有:回族2101人,满族936人,蒙古族190人,土家族185人,壮族146人,苗族123人,白族121人,不足百人的民族有:朝鲜族、彝族、黎族、傈僳族、藏族、维吾尔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水族、畲族、佤族、纳西族、达斡尔族、锡伯族、普米族、怒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裕固族、鄂伦春族、高山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羌族。
三、自然环境
[地质]东营市地处华北坳陷区之济阳坳陷东端,地层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统及中生界三叠系。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埕子口凸起(东端) 、车镇凹陷(东部)、义和庄凸起(东部)、沾化凹陷(东部)、陈家庄凸起、东营凹陷(东半部)、广饶凸起(部分)等。
[地貌]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为28米 (大沽高程,下同),东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为11米,东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7000。黄河穿境而过,背河方向近河高、远河低,背河自然比降为1/7000,河滩地高于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悬河"。全市微地貌有5种类型:古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15%,主要分布于黄河决口扇面上游;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58%,主要分布于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微斜平地,占全市总面积的54.54%,是岗、洼过渡地带;浅平洼地,占全市总面积的 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于古河滩高地之间,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于微斜平地之中、缓岗之间和黄河故道低洼处;海滩地,占全市总面积的27.05%,与海岸线平行呈带状分布。
东营鲜花礼品,东营花店,东营送花,东营鲜花店,东营网上购物,支付宝货到付款,东营鲜花速递 |
|